圈子

“医生,我好累!”

海堰 发布于2019/12/6 7:47:47 0 15686
"好累, 一点劲儿也没有, 不想动……" 你知道吗,这种疲劳的不适感是由癌症及相关治疗引起的。很多患者在癌症治疗期间或治疗后会经历这种癌症相关性疲劳的不适感,且常常伴随着其他的症状一起出现,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今天小募就跟大家来说说癌症相关性疲劳,因为它的发生率真的很高! 癌症相关性疲乏(CRF)为一种持续的主观疲劳感觉,与癌症或癌症治疗相关而与近期活动无关,并干扰正常生活,与正常人所经受的乏力相比,癌因性疲乏程度更为严重,更容易使人情绪低落,并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 研究显示,90%患者在放疗期间会产生疲乏感,75%~100%患者在化疗期间会产生严重疲乏感,肿瘤治疗结束后5年后,仍有高达33%患者存在疲乏感。 癌症相关性疲乏虽然发生高,对癌症患者的影响显著,但临床上对此进行诊断和治疗者较少,甚至癌症患者自己对这种症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大部分认为这是罹患癌症必须要经历的一部分,是很自然的现象。 引起癌症相关性疲劳的原因有哪些?怎么应对? 1癌症治疗引起的疲乏 手术造成的疼痛以及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可能是造成疲乏最主要的原因,而术后放化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因素会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肠梗阻,使食物摄入量减少,这些都使机体的能量供给少于机体所需要的能量,造成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疲劳。 部分化疗药物、小分子靶向药物、生物免疫治疗药物如干扰素等,可引起疲乏。免疫治疗相关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低下,也可致疲乏。针对这些因素引起的疲乏,权衡治疗和疲乏之间的利弊及疲乏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2体能下降 肿瘤本身及治疗等多种因素可导致患者活动量减少,体能下降,是患者感觉到疲乏无力的因素之一,同时这种疲乏反过来又导致患者活动量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适当的体能锻炼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尤其是患者的心态会得到及时地调整,帮助提高患者的抗癌积极性。这种积极面对治疗的心理,能够使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趋于协调,同时能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间接提高患者抗病的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由于运动而提高免疫力,可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临床表明,坚持每天有氧运动以及无氧运动结合,反而会减少癌症复发的几率。得到及时诊治康复后的癌症患者,大都数是喜欢运动的患者。运动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在癌症康复过程中起到明显效果。 多项研究均已证实,体能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肿瘤相关性疲乏,不论是在肿瘤治疗期间的何时开始,还是在治疗之后,均可以改善。 即使对于终末期的晚期患者,锻炼也可以维持一定的活动能力,减少卧床时间及疲劳的发生。 那么,什么类型的锻炼可以改善疲乏呢? 散步,游泳,瑜伽,有氧锻炼,对抗或力量锻炼或拉伸等。 适度及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更适宜!最便捷的锻炼方式:每天步行1小时,速度可根据自身条件决定,身体虚弱可缓慢步行。 以下情况患者锻炼前需要咨询医生:骨转移,脑转移,发热感染,严重骨髓抑制,深静脉血栓等。 3营养问题 营养问题是肿瘤患者疲乏的一个常见因素。据统计,40-80% 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造成营养不良的因素很多,肿瘤本身消耗、治疗、焦虑抑郁等症状导致进食量的减少,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低蛋白血症、水及电解质失衡等。 患者感觉疲劳时,要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及时进行营养干预及治疗。 4贫血 贫血是导致肿瘤相关性疲乏的一个非常常见的因素,贫血的程度和患者疲乏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贫血的原因很多,肿瘤本身及治疗、营养不良都可以引起贫血。 治疗贫血可以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血常规报告的结果,判断贫血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针对性的纠正贫血,如补充铁剂,补充叶酸,改变饮食结构,甚至药物的干预。 5疼痛 肿瘤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很高,超过 50% 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部分癌痛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中度疼痛的患者疲劳发生率是轻度疼痛患者的2.3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癌痛来改善肿瘤相关性疲乏。 首先评估疼痛的程度,辨别疼痛的类型,疼痛分骨痛、内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的类型来选择止痛药物,做到综合处理及个体化控制癌痛。 癌痛发生时应适量、积极用药改善疼痛,争取得到有效控制,改善生活质量。 6其他伴随症状 焦虑、抑郁、失眠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常伴随着癌症相关性疲劳同时发生,互相产生影响,这些因素是可造成或加重癌症相关性疲劳的重要原因。 癌症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30%和37%,且15%患者两症并存。可以考虑心理咨询,超过70%的癌症患者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支持,少一些歧视与怜悯,多一些沟通才是癌症患者所需要的。 如果因为失眠造成的疲乏,有时可通过增加体能锻炼以及适当睡眠限制来调节,比如控制白天小睡时间等。 总之,肿瘤相关性疲乏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在治疗、运动、营养、贫血、疼痛、精神心理等方面需要多学科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支持。
下载肺癌帮,参与病友讨论
400-107-6696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438号